国际资讯

全球抑郁症危机被忽视,5%成年人患抑郁症,柳叶刀呼吁全社会共同行动

发表时间:2023-07-06 来源: 柳叶刀 浏览:2241

 1_副本.jpg

《柳叶刀》(The Lancet)于2022年发表《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对抑郁症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到了》。抑郁症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可避免的痛苦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报告指出,目前持续且日益严重的全球抑郁症危机还未得到解决,呼吁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者、研究人员、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协调一致的努力,改善治疗和预防,填补知识空白,提高认识,缓解全球抑郁症负担。

2_副本.jpg

3_副本.jpg

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在年轻人中发病率最高,但这种全球健康危机仍被忽视。

对抑郁症的不理解,以及社会心理和财政资源的缺乏,影响抑郁症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国家的经济繁荣。

报告提出了雄心勃勃的建议,以解决诊断、治疗和预防方面的不平等和普遍存在的忽视问题,包括优先考虑创新的分阶段照护和早期干预方法,以及在资源有限和其他情况下提供协同照护。

专家们呼吁采取全社会共同行动的方式(a whole-of-society approach)来预防抑郁症,以实现与心脏病和癌症等其他领域类似的效益,确保全面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柳叶刀》(The Lancet)发表《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A Lancet and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on depression)。报告认为,目前持续且日益严重的全球抑郁症危机还未得到解决,呼吁全社会共同采取对策,缓解全球抑郁症负担。
       有大量证据表明,即使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仍有很多方式可以预防抑郁症并帮助康复。据估计,全世界每年有5%的成年人患有抑郁症[1]。在高收入国家,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未得到诊断或治疗,而在中低收入国家,这一比例则达到80-90%。COVID-19疫情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如社会隔离、丧亲之痛、不确定性、艰难和有限的医疗保健服务等,给数百万人的心理健康带来严重影响。

4_副本.jpg

在此背景下,《柳叶刀-世界精神病学协会抑郁症重大报告:对抑郁症采取联合行动的时候到了》(A Lancet and World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Commission on depression: Time for united action on depression)报告指出,呼吁政府、医疗服务提供者、研究人员、抑郁症患者及其家属做出协调一致的努力,改善治疗和预防,填补知识空白,提高认识,以共同应对抑郁症——它是全世界范围内导致可避免的痛苦和过早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该报告由来自11个国家的25位专家撰写,涵盖了从神经科学到全球健康领域的各个学科,并咨询了有抑郁症经历的患者。

5_副本.jpg


报告主席、来自澳大利亚国家青年心理健康卓越中心(Orygen, National Centre for Excellence in Youth Mental Health)和墨尔本大学的Helen Herrman教授指出,“抑郁症是一个全球性健康危机,需要在多个层面作出应对。报告呼吁采取联合行动,在全球范围内改善精神卫生服务和预防方法。通过增加投入降低抑郁症负担,将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有机会成为更健康、更快乐和更有活力的社会成员,有助于提振国民经济,推动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2]

6.jpg

报告的共同作者、来自美国匹兹堡大学的Dr Charles Reynolds表示:“我们知道,如果抑郁症患者得到足够的支持和治疗,各个年龄阶段的大多数抑郁症患者都可能康复。有了可靠的科学、政治意愿和共同责任,能够预防和治疗抑郁症,避免其潜在的致残后果。我们必须为有抑郁症经历的患者及其家人、从业人员、决策者和公民社会赋权,通过分享他们的经历减少对抑郁症的污名化,支持其他人了解病情和获得帮助的可能性,并倡导提供更多有证据支撑的资源,以解决诸多未被满足的需求”。[2]
       一种未被充分认识和理解的疾病
       抑郁症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常见病。但尽管如此,仍然有许多关于它的错误观点,使人们长期未对其采取行动。其中包括常见的误解,将抑郁症等同于简单的悲伤,认为它是软弱的表现,或者只会出现于某些文化群体。报告强调,抑郁症是一种特殊的健康问题,其特点是持续存在,对日常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并造成长期的健康后果。抑郁症可以影响任何人,不分性别、背景、社会阶层或年龄。在不同的文化和人群中,抑郁症症状以及表现的类型和流行程度存在差异。在不利环境中抑郁症的风险更高,包括贫穷、暴力、流离失所,以及性别、种族及其他形式的歧视。

7_副本.jpg

抑郁症与各种慢性身体疾病有关,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会影响其心理健康,反之亦然。在最糟糕的情况下,抑郁症会导致自杀。研究表明,在高收入国家中70%-80%死于自杀的人以及中低收入国家中约半数死于自杀的人均患有精神疾病,其中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原因。抑郁症还对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未被充分认识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即使在COVID-19疫情之前,与抑郁症有关的经济生产力损失会导致全球经济每年损失1万亿美元[3]。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种身体疾病像抑郁症那样常见、那样导致疾病负担、那样普遍,却完全可以治疗,但它却很少得到政策关注和社会资源”,报告联合主席、来自巴西南里奥格兰德联邦大学(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Grande do Sul)的Christian Kieling副教授说:“抑郁症患者很难获得有效的社会心理治疗和恰当的医学治疗,且抑郁症的高度污名化仍阻碍着许多人寻求必要的帮助,过上健康和有活力的生活。这其中,很多人是有抑郁症风险或正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和年轻人”。[2]
       减轻抑郁症的疾病负担,预防至关重要
      报告强调,需要采取全社会共同行动的战略,减少儿童时期和整个生命期的不良经历(包括忽视和创伤),以降低抑郁症的发病率。还需要在个人层面进行干预,重点关注生活方式因素(如吸烟、饮酒、缺乏运动)以及其他危险因素,如亲密伴侣暴力、应激性生活事件(如丧亲或财务危机)等。


8.jpg

“预防是抑郁症中最被忽视的一点。部分原因是,大多数干预措施是在卫生部门以外进行的”,共同作者、来自印度金奈自杀预防中心和志愿卫生服务机构SNEHA(SNEHA, Suicide Prevention Centre and Voluntary Health Services, Chennai, India)的Dr. Lakshmi Vijayakumar称:“面对青少年抑郁症的终身影响,从学业和未来人际关系的困难到药物滥用、自我伤害和自杀方面的风险,投资于抑郁症预防是非常有价值的。重要的是,我们应将循证干预措施付诸实践,以支持养育子女,减少家庭暴力和校园霸凌,促进工作中的心理健康,解决老年人的孤独问题。拥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并且有慢性健康问题的人中抑郁症的流行率较高,这都支持采取共同的预防措施”。[2] 
       一种个性化的、分阶段的照护方法
      作者强调,目前的系统分类方式过于简单,只将有抑郁症症状的人分为是否患有临床抑郁症两类。报告指出,抑郁症是一种复杂的疾病,在不同的文化和生命历程中,其症状和体征、严重程度及持续时间都是多样的。


 9.jpg

      报告支持采用个性化、分阶段的抑郁症照护方法,明确症状的时间顺序和强度,根据个人的具体需求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推荐干预措施,从自助、改变生活方式到心理疗法和抗抑郁药,再到更强化的、更专业的治疗,如针对严重、难治抑郁症的电抽搐疗法(ECT)。
      “没有两个人拥有完全相同的人生故事和境遇,这最终形成不同人罹患抑郁症的独特经历和对帮助、支持及治疗的不同需求”,报告联合主席、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Vikram Patel教授解释道:“与癌症照护类似,分阶段的方法以连续体的形式来看待抑郁——从健康到暂时的痛苦,再到真正的抑郁症——并提供一个框架,从疾病的最初点开始推荐相应的干预措施”。[2]


 10.jpg

与此同时,报告建议采取协同照护策略,在常规照护中拓展循证干预措施。他们认为,利用当地招募的、可广泛获得的、低成本的非专业人员,如社区卫生工作者和非专业咨询人员,不仅可以解决熟练的服务提供人员严重短缺和减少经济障碍,而且还有助于减少耻辱感和文化障碍,同时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整体照护。虽然这一点在低收入国家尤为重要,但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有意义的,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的抑郁症照护是充分的。

12_副本.jpg

11_副本.jpg 

 最终,还是需要更多的投资来确保人们在需要的地点和时间获得需要的照护。报告强调了政府整体行动的重要性,以减少贫困、性别不平等和其他社会不平等对心理健康的破坏性影响。“减少种族或民族不平等、妇女遭受的系统不利条件以及通过全民健康保障和扩大受教育机会来支持收入分配公平的政策,是可能的有效预防策略”,Herrman教授表示:“应对气候紧急情况、COVID-19疫情以及其他加剧现有不平等和健康威胁的全球和区域紧急情况,包括追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也必须成为预防抑郁症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 END

NOTES TO EDITORS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by researchers from the University of Melbourne, Australia; Harvard Medical School, USA; Sangath, India; Universidade Federal do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Deakin University, Australia; VU University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Kyoto University Graduate School of Medicine/School of Public Health, Japan; Harvard Medical School, USA; University of Campania L. Vanvitelli, Ital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School of Medicine, USA; Columbia University Vagelos College of Physicians and Surgeons, USA: University of Zimbabwe, Zimbabwe; Kings College London, UK;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UK;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USA; 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 USA; Vrije Universiteit, The Netherland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Xiangya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China;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 USA; Dalhousie University, Canada; Sneha, Suicide Prevention Centre and Voluntary Health Services, India; and The Wellcome Trust, UK.

If you are reporting on this study, please consider including a link to information and support for your readers. In the USA, the National Suicide Prevention Lifeline can be contacted on 1-800-273-TALK (8255) or visit https://suicidepreventionlifeline.org/. In the UK, the number is 116 123, or email: jo@samaritans.org or visit www.samaritans.org For those outside the USA and UK, Befrienders Worldwide also provide support: http://www.befrienders.org/

[1] 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s/detail/depression 

[2] Quotes direct from authors and cannot be found in text of Commission.

[3]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Use: https://www.who.int/teams/mental-health-and-substance-use/promotion-prevention/mental-health-in-the-workplace

 

题图 HERIKA MARTINEZ/AFP via Getty Images

中文翻译仅供参考,所有内容以英文原文为准。

 

 

忘记密码

请联系协会重置密码

4009900909

我已知晓